科学研究

德国哲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科学研究 >> 学术期刊 >> 德国哲学 >> 正文

《德国哲学》集刊文章投稿格式指引

发布日期:2025-07-03    作者:《德国哲学》编辑部     来源: 《德国哲学》编辑部    点击:

《德国哲学》收稿论文遵循以下标准:

一、论题明确,本刊发表论文应属于“哲学”一级学科目录下“外国哲学”二级学科相关问题,与德国哲学有一定关联性。论文正文资料详实,逻辑清晰,观点正确且有独特见解。

二、文字表达清晰简练,语言流畅,结构布局合理。文字风格应采取学术论文通行风格和语态。

三、投稿论文应包括标题、中外文摘要(英文或德文)、关键词、正文。摘要200-300字,关键词5个以内。标题采取“黑体三号字”,摘要和关键词采取“楷体五号字”,正文采取“宋体五号字1.5倍行距”。

四、《德国哲学》论文注释采用文内注与脚注,要求如下:

1.注号采用带圈的数字①②③……

2.若解释性注释较短,可将注释文字置于文中,用括号标注于被注释文字之后;若解释性注释较长,应将注释置于页下脚注中。

3.参考文献采用脚注形式标识,不采用文后标注。

1)中文著作、译著须标明作者、著作名(卷数或册数)、译者、出版社、出版年份及页码。若作者为多人,姓名之间用顿号间隔。如:

张世英:《论黑格尔的逻辑学》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,第1页。

叶秀山、王树人主编:《西方哲学史(学术版)第六卷:德国古典哲学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,第1页。

[德]康德:《纯粹理性批判(注释本)》,李秋零译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,第1-10页。

(2)中文期刊论文须标明作者、刊名、期刊出版日期和页数。

强以华:《论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世界理论》,《德国哲学》2017年第1期,第161-174页。

(3)外文著作须标明作者、著作名(卷数或册数)、译者、出版社、出版年份及页码。多名外文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间隔;外文著作如为编著,则编者为一人时姓名后加ed.,编者为多人时姓名后加eds.;外文著作名须用斜体。如:

Martin Heidegger: Being and Time. John Macquarrie & Edward Robinson (trans.),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, 1962, p.1.

外文期刊或报纸论文须标明作者、篇名(加双引号)、刊名(斜体)、刊物出版卷期号及年份、页码。如:

Eric Entrican Wilson: “Is Kant's Concept of Autonomy Absurd?”,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, 2(2009),pp. 159-174.

(4)析出文献须标明析出作者、析出篇名、文集编者、文集名、出版机构、出版年份、页码。如:

[美]帕特里克·莱利:《莱布尼茨的政治哲学》,杨天江译,载吴彦编《康德法哲学及其起源——德意志法哲学文选(一)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年版,第98-153页。

G.W.Leibniz. “Dissertation on the Art of Combinations.” Philosophical Papers and Letters, D. 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, 1969: 73-84.

(5)间接引用须标注“参见”等引导词,后注与直接引文相同。

(6)再次引证或重复出现的著作、译作、文章,只需标注著者、著作名、页码。如:

张世英:《论黑格尔的逻辑学》,第1页。

Martin Heidegger: Being and Time. p.1.

《德国哲学》编辑部

2025年7月3日


下一条:《德国哲学》编辑部关于调整投稿邮箱的申明

Baidu
sogou